咸阳日报特别报道

  行业动态     |      2025-01-18 13:08

  

  史国庆正在给学生上课。

  “三脚架高度要和身高相适宜,操作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不能触碰三脚架,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9月20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史国庆教授正在给工程造价2301班的学生讲授工程测量技术课程。

  今年41岁的史国庆,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2012年9月入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从一名专业课教师到教研室主任,再到教学办公室主任,与职业教育打了12年“交道”,他对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感触颇深。

  2012年刚入职,史国庆被学院派往周至、杨凌等地负责招生工作。回忆起当时招生的情景,他记忆犹新,“拿着招生简章,追着学生和家长跑,当时招一个学生要使很大劲。”

  “条条大路通罗马,受过职业教育的孩子一样有出息。”在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门前招生时,史国庆劝说一名刚上专科线学生的家长。从高考成绩出来到填报志愿结束,他与那名学生家长多次通话,家长被他的诚意感动,最后学生选择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如今,那名学生就职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已成单位骨干,月薪可观。

  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欠缺成了短板。2015年陕西省开始推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与普通高考不同,它采取文化课笔试结合职业素养测试的综合考评机制,体现了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特点。

  “国家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指挥棒’变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日益提升。”史国庆介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已连续多年与当年第二批本科录取分数线持平,每年录取的6500名学生中,有近千名学生都过了“二本线”,现在已经不再为生源发愁。

  过去的12年间,不仅是生源质量显著提升,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也紧跟产业更新的步伐。

  “过去城市管线各行其是,开挖、填埋是常态,如今城市地下管廊不影响交通、找‘症结’更精准,管网到管廊一个字的变化,体现的是理念的转变;往昔传统建筑高耗能高成本,现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成本低耗能少。”史国庆说,建筑行业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迈进。

  2012年入职至今,史国庆已经带过4000多名学生。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的名字叫国庆,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祖国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史国庆说。

  许国庆督促一家企业负责人更换破损的宣传广告牌。

  9月20日早晨,在咸阳高新区的西华泰臻园项目工地上,许国庆和同事们正在检查项目工地的规划手续及项目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今年35岁的许国庆是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和相关负责人沟通处理,直到最终解决。

  “我们的工作就是‘找问题’,督促他们尽快落实整改措施并整改到位。我会用热情的态度、温和的语言,积极劝导当事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做一个有温度的执法者!”许国庆说道。

  2021年,疫情期间,调整岗位后的许国庆来到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因当时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工作人员不足,许国庆积极配合属地管理部门参与疫情防控和排查工作。每日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他里面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打湿,脸上也留下深深的压痕。许国庆没有一句怨言,依旧坚守在重要道路卡点,认真负责做好外来车辆排查劝返工作。“这场伟大战‘疫’,所彰显的中国力量让人为之惊叹,有幸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骄傲!”许国庆说。

  说起为什么叫“国庆”这个名字,许国庆乐呵呵地和记者聊了起来。他出生于1989年10月1日,按照家里的辈分,许国庆属于“国”字辈。“当时父母为了给我起名字,费了很大的力气,怎么也定不下来,还是我奶奶拍板,确定就叫‘国庆’,父母也都欣然同意。他们觉得我在国庆节这天出生很有意义。当然,给我起这个名字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就是期盼我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许国庆说,如今,作为一名城市管理工作者,他肩负着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以及城市环境、社会秩序等重要使命和责任。

  “我很荣幸拥有一个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名字,我为拥有‘国庆’这样的名字感到骄傲!”许国庆激动地说。“每一年的国庆节,我都可以和伟大的祖国母亲共同庆祝生日,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发展和日益强盛。‘国庆’这个承载着红色梦想的名字,也激励着我与祖国一起成长。我将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不畏艰辛的崇高品质,勇敢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用汗水书写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新篇章。”

  采访路上的胡国庆。

  胡国庆,1960年出生于长武县,高中毕业后参军,复员后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华商报》首席摄影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

  自1998年从事媒体工作以来,他见证过上百个重大事件,2015年开始做自媒体,经历了行业天翻地覆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他情注底层人民的初心和深耕纪实摄影的决心。他用脚步丈量偏远山村,用镜头记录草根故事,通过一张张真实的照片,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时代前进的印记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变化。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胡国庆始终坚信,镜头是他的武器,真实是他的追求。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喧嚣,还是偏远乡村的宁静;无论是重大事件的波澜壮阔,还是平凡人物的默默坚守,他都能细腻而深刻地将其一一展现给观众。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胡国庆的足迹遍布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他曾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拍摄古老雄伟的长城,让那岁月沉淀的砖石诉说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他曾在炎炎烈日下,走进田间地头,记录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与丰收的喜悦,展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他也曾在灯火辉煌的都市街头,捕捉年轻人为梦想拼搏的激情与活力,见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胡国庆,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次在一线采访,他顶着烈日爬上高楼楼顶,一不小心崴了脚,却仍坚持用镜头记录下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拿回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如今,已退休的胡国庆依然活跃在采访一线,他的热情从未减退,他的目光依然坚定。他说:“我将继续用我的镜头,记录祖国最美丽、最真实的模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热爱她。”

  杨国庆正在检查设备。

  “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因为我是在国庆节出生的。”说起自己的名字,杨国庆脸上带着一丝自豪与满足,对他来说,“国庆”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承载了父辈对下一辈殷切的期望和对祖国的热爱。

  今年56岁的杨国庆,高中毕业后在省广播电视发射台就职,主要负责设备的技术维护工作,从最初的技术“小白”成长为现在的技术骨干,他与广播电视打了35年交道,不仅见证了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也深切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设备还比较简单,主要是靠大型电子管设备进行信号的传输,这种方式体积庞大、能耗较高,且维护起来比较复杂。”回忆起当时的电视广播发射技术,杨国庆感慨地说。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发射台也完成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型,“现在,发射技术已经实现了模块化,这种设计不仅缩小了发射机的体积,降低了能耗,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杨国庆说,如今,通过技术的改革和设备的更新,模块化的发射方式使得系统升级和故障排查更加便捷,信号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能更清晰地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视听体验。

  在杨国庆看来,这个行业,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广播电视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他更加明白“不学习,就要落后,会被时代淘汰”。在工作岗位上,他常常鞭策自己,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

  如今,56岁的杨国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执着追求。他说:“能与祖国同一天庆生,是我最大的幸福。”

  韩国庆在整理晾晒的玉米。

  9月23日,兴平市丰仪镇水寨村,村民韩国庆正在晾晒刚收获的玉米。

  “我是1962年2月生人,家里兄弟姐妹4人,作为家中长子,父亲给我取了这个名字。”韩国庆笑着告诉记者,他的名字跟生日没有关系,父母心中国庆节是个重要的日子,孩子叫国庆,那是沾了光。

  在韩国庆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在外面打零工,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虽然苦,但也很幸福。“我们兄弟姐妹年纪各相差3岁,家庭负担较重,那时物资匮乏,缺衣少食,好几次我们兄弟姐妹差点被过继给别人。因为母亲不舍,才没有被送走。”谈起过往韩国庆有点激动,他虽是长子,年少时却时常担心自己会被送给他人。一家人常吃不饱饭,他一顿能喝三四碗稀饭,走路时满肚子水在晃荡;妹妹没有裤子穿,就用大人穿破的长筒袜剪掉一截,套在两条腿上当裤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韩国庆逐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里以务农为主。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们一家也从中获益。当时,承包了四五亩土地种粮食。”韩国庆说。

  在“双抢”时节,韩国庆每天凌晨就起床到地里收割小麦,吃过午饭后,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农闲时四处打零工。“政策这么好,我不拼命干,哪来现在的好日子?”回想起以前的诸多艰辛,韩国庆十分感慨。

  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越过越好。女儿已出嫁,儿子也成了家,孙女和孙子先后出生。经济条件好了,韩国庆家的3间瓦房也被推倒重建,宽敞明亮的新房让韩国庆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以前愁吃不饱,如今愁吃啥好。小时候,锅里的水都烧开了,还得去借米才有饭吃,现在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韩国庆感慨,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家里的条件也逐步改善。

  李国庆开心地与国旗合影。

  “无论走到哪儿,我的名字都是第一个被记住的。”9月11日,在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李国庆正在校园看书。对于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到来,他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感受。

  李国庆的家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塔哈其镇查干布呼村,他说,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他想自己的家人,更想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今年19岁的李国庆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靠5亩大棚菜为他和姐姐撑起了一片天。他说,“国庆”这个名字是姑姑给他起的,姑姑希望他能承载着这个名字所代表的骄傲与自豪,日后成为家庭的骄傲。

  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努力学习,通过高考被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录取,如今已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学习这个专业,就想通过物联网让家乡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

  说起咸阳,李国庆的眼中闪动着光芒。他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老师和同学淳朴、友善,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咸阳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美丽城市,清渭楼、古渡廊桥、咸阳湖……都让人着迷,拍了许多照片发给父母,他们也很高兴。”

  在大学里,李国庆勤奋努力。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后,他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拓展知识。他的心中,有一个让家乡变得更美好的梦想。

  对于未来,李国庆充满期待。他希望能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且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相信,只有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李国庆说,他要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带回新疆,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李国庆,这位来自新疆农村的青年,正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奏响青春的交响,书写人生最美的华章。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景东旭 李晶晶 实习记者 张洋 狄祎婷/文图